搜索
导航

论语网 > 论语二十篇 > 子张篇 > 第十五章

子游曰:“吾友张也为难能也,然而未仁。”

发布:2022-07-30 14:38:44
论语·子张篇·第十五章(论语19.15)
(原文朗读)

原文

子游曰:“吾友张也为难能也,然而未仁。”

注音

yóuyuē:“yǒuzhāngwéinánnéngránérwèirén。”

翻译

子游说:“我的朋友子张是难能可贵的了,然而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。”

解读

子游和子张同学于孔子,子游称子张为“吾友”,可见二人关系不错。这段文字是子游对子张的评价,子游认为子张在各方面都非常了不起,能做到这个程度的确算是难能可贵,但是还是没有达到仁的境界。子张在孔子的弟子中也算是才能出众的一个,《论语》中曾多次记载他向孔子请教问题的场景,比如“问干禄”,比如“问行”,可见其好学也不亚于颜渊。而且他对孔子的思想也有很深的领悟力,比如本篇中他提出的“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,祭思敬,丧思哀”等观点,就是对孔子思想的精准理解与阐发。不但继承,还发扬了孔子的学说。从这几点看来,子张这个人还是相当优秀的,纵然未能列入孔门四科十贤,也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。但是子游并没有因此而随声附和地夸赞子张,他对子张的评价,是以批评为主的,认为子张在道德上做得并不够,还需要继续努力。

人总是喜欢听赞美,而不喜欢听批评,像子路那样“闻过则喜”的人并不多。这可能是人们的虚荣心在作怪,因而当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或不足,往往会让人产生一种被揭穿的失落感,甚而让人恼羞成怒。人们不单单不喜欢听到批评,有时听到不同意见都会大为光火,仿佛自己的能力及智慧受到了质疑。鉴于人性的这个弱点,批评别人或者向别人提意见往往是一件不讨好的事情,提不好,就会触怒对方。出于这个考虑,很多人就转变了交际策略,开口只捡好的说,不好的一概不提,明明看到别人的缺点与毛病,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三缄其口。这样的选择固然使人际关系好了很多,但是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和谐。错误没有改正,不足没有弥补,就会一直存在,而且只会变得更严重。而且,很多时候,我们都是当局者迷,看不到自身的错误与不足,如果再没有人提醒我们,那我们就只有一直错下去了,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。而那些看到有错误也不告诉我们的人,并不是在帮我们,而是在害我们。鉴于这个原因,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敢于指出我们缺点的人,需要一个经常向我们泼冷水的人,我们把这样的朋友称为诤友。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不足,提醒我们去完善自己。子游之于子张,就是这种关系。

古人说:“砥砺岂必多,一璧胜万珉。”交朋友就是这样,数量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质量,诤友就是朋友中比较可贵的一种。这种朋友的可贵之处有以下几点,第一,诤友贵在“诤”字上。“诤”就是真诚直言,这种朋友说话一般比较中肯,好的他们会肯定,子游不就肯定了子张的难能可贵之处吗?这不重要,重要的是他敢于以诤言指出你的缺点与不足。第二是他们的行为没有半点私心,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你更好。在现实生活中,有一类人也专爱盯着别人的缺点与短处,但是他并不是我们要结交的诤友,我们把这类人叫作小人。第三,诤友在提出批评、指出不足之后,还会向你提出改进的建议,在善意规劝的同时,真心希望你获得进步。诤友是真正把你当朋友来看的,他并不认为指出缺点或错误这类事情会损害你们之间的友谊,因而他从不担心会因为说逆耳的忠言而失去你这个朋友,这也是他的坦诚之处。

道理不难懂,但很多人在听到“诤言”之后,还是会感到不自在,一时半会儿转不过弯儿来,甚至还会闹情绪。但是事后冷静下来想一想,就会明白他铮铮之言背后的拳拳之心了。诤友可贵,但可遇不可求,因此更显其可贵之处。

修改时间:2023-02-19 20:21:47
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:http://www.lunyu8.cn/2/zzp/379.html
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