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导航

子曰:“唯上知与下愚不移。”

发布:2022-07-30 14:01:42
论语·阳货篇·第三章(论语17.3)
(原文朗读)

原文

子曰:“唯上知与下愚不移。”

注音

yuē:“wéishàngzhìxià。”

翻译

孔子说:“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人是改变不了的。”

评析

“上智”是指高贵而有智慧的人;“下愚”指卑贱而又愚蠢的人,这两类人是先天所决定的,是不能改变的。这种观念如果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看待,则有其岐视甚至侮辱劳动民众的一面,这是应该予以指出的。

解读

这一段文字是紧承着上一段文字说的,人天性是相近的,但后天接受的教育及环境造成的影响会使人产生差异,这是一个普遍规律。孔子认为,除了“上知”和“下愚”这两类人,大多数人都是可以改变的。“移”就是迁,就是变得和以前不一样,不管持“性善”的观点,还是持“性恶”的观点,都可以将移的结果分成两种:一种是变好,一种是变坏,没有例外。从道德层面看,我们追求的是向好的方面转变,即改过迁善。

关于“上知”和“下愚”,历来也有不同的理解。有人认为上知就是前文提到过的“生而知之者”,而下愚就是“困而不学者”。孔安国在为《论语》做注时说:“上知不可使为恶,下愚不可使强贤。”据他理解,上知就是一件坏事都不做的大好人,而下愚就是一件好事都不做的大坏蛋。这是从道德上说的。总结历代注家对这句话的解读,基本可以得出这种解释,即“上知不必移,下愚不可移”,除了这两种人之外的大多数人,是可以移,而且也是应该移的。

认识到人人都需要“变好”,需要向更高的台阶迈进,之后就是探讨如何迈上更高的台阶的问题。要想进德修身,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。这个过程既可以通过自省来完成,也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。自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自我提高的方法,但大多数人做不到中肯客观地自我批评。因而,在他人帮助下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实际一些。但是,采用这个办法还要求被评价的当事人有一种“闻过则喜”的诚恳态度,如果听到别人说自己不好,就大发雷霆,谁还敢劝善规过呢?在定位自己的不足之后,就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,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学习。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使受教育者获得进步,在道德上改过向善,在能力上日益提高。总之,使自己的各个方面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。学习是一件丝毫不能松懈的事,每天都要进行学习,放松学习的人很快就会被社会、被时代远远地抛在后面。正是因为“变得更好”是一件没有尽头的事,所以便有了“学无止境”一词。

其实,即便是圣人和傻瓜也是可以改变的,不过改变的程度很小而已。司马迁曾说过:“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”,永远正确和永远错误根本不存在,因而,上知其实也犯错,只是犯错的次数少;下愚也有正确的时候,只是犯错更多一些。上知需要好上加好,下愚需要改过迁善(我们这里所说的过并不专指过错,任何不足都可以包括在内;善也不局限于道德层面,任何方面的完善都可以包括在内),这不都是移吗?只不过是幅度的大小有所不同罢了。

每个人都必须认识到,人是可以改变的,而且要认识到,没有改变就无法实现自我完善。认识到这两点之后,就要主动自觉地通过学习提高德才,踏上更高的台阶。

修改时间:2023-02-16 21:36:14
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:http://www.lunyu8.cn/2/yhp/140.html
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