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导航

论语四则原文及翻译(含注释)

《论语四则》第一则

【原文】

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

【注释】

[1]子: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、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,有时也泛称男子。《论语》书中“子曰”的子,都是指孔子而言。

[2]学:孔子在这里所讲的“学”,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、乐、诗、书等传统文化典籍。

[3]时习:在周秦时代,“时”字用作副词,意为“在一定的时候”或者“在适当的时候”。但朱熹在《论语集注》一书中把“时”解释为“时常”。“习”,指演习礼、乐;复习诗、书。也含有温习、实习、练习的意思。

[4]说:音yuè,同悦,愉快、高兴的意思。

[5]有朋:一本作“友朋”。旧注说,“同门曰朋”,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,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。

[6]乐:与说有所区别。旧注说,悦在内心,乐则见于外。

[7]人不知:此句不完整,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。缺少宾语。一般而言,知,是了解的意思。人不知,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。

(8)愠:音yùn,恼怒,怨恨。

(9)君子:《论语》书中的君子,有时指有德者,有时指有位者。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。

【翻译】

孔子说:“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,不是很愉快吗?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,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?人家不了解我,我也不怨恨、恼怒,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?”

《论语四则》第二则

【原文】

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

【注释】

[1]温故而知新:故,已经过去的。新,刚刚学到的知识。

【翻译】

孔子说:“在温习旧知识时,能有新体会、新发现、就可以当老师了。”

《论语四则》第三则

【原文】

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

【注释】

[1]罔:迷惑、糊涂。

[2]殆;疑惑、危险。

【翻译】

孔子说:“只读书学习,而不思考问题,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;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,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。“

《论语四则》第四则

【原文】

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
【注释】

[1]三:虚数,极言很多。

[2]师:值得效仿的人。

【翻译】

孔子说:“三个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。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,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,改掉自己的缺点。”

更新时间:2023-05-13 23:00:50
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:http://www.lunyu8.cn/11/554.html
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